Archives for April, 2018

Apr
01

青葱成長路: App助自閉童融入社區

Source: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50430/19130685 不少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都經歷過子女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遭人投以奇異目光的尷尬情況。今年初本會與香港大學心理學系進行「學前自閉症兒童參與社區活動」家長調查,了解自閉症幼兒外出剪髮、酒樓、超市購物、看醫生、遊樂場玩耍、使用交通設施等情況。約400名受訪家長中,六成半曾於公眾場所遭受歧視,逾四成人被批評管教無方,甚至被侮辱或嘲笑,可見公眾對自閉症仍存在誤解和歧視。 需接受訓練 公眾包容 面對公眾歧視,七成半家長帶子女外出時感到擔心,四成半更感到焦慮和尷尬。家長越害怕歧視眼光,帶子女外出的意欲便越低,惡性循環下,子女更缺少外出接觸社區和練習機會,嚴重的連帶家庭成員也沒法參與,影響家庭生活質素。公眾的包容、接納及盡早接受適切的訓練,是自閉症兒童融入社區的關鍵。 4歲的綱仔有自閉症傾向,上酒樓時會哭鬧,看醫生時更會踢打醫生,因為不懂得處理兒子的情況,父親張先生受到情緒困擾,更出現身體疼痛和壓力疹等症狀。去年綱仔入讀特殊幼兒中心,老師透過程序圖卡、社交故事及「社區樂悠悠」應用程式(App)訓練,令他認識社區活動的程序、社交禮貌,又教他調節和控制情緒、表達需要,透過課堂及社區實踐逐步參與社區活動。半年間綱仔有明顯進步,上茶樓可安坐吃東西,甚至可到戲院,父親的健康問題亦不藥而癒。其實只要及早接受訓練及治療,兒童的問題定能改善,家長的情緒壓力亦可減少。 註:「社區樂悠悠」iPad應用程式可於Apple Store下載 撰文:協康會專業教育及發展學會教育心理學家劉穎 Credit: 蘋果新聞

DETAIL
Apr
01

協康會公佈「學前自閉症兒童參與社區活動」調查結果 六成半患童家長因公眾歧視引發精神壓力

Source: https://www.heephong.org/cht/whatsnews/detail/14632 對大部份家長而言,帶子女出外活動是一件樂事;但對於家有自閉症子女的家長,卻可能每一次都是一個重大挑戰,甚至是一件難堪的苦差。 協康會於今年1月聯同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於屬下14間特殊幼兒中心進行一項「學前自閉症兒童參與社區活動」家長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387名自閉症幼兒家長,當中六成半人曾因子女的情緒或適應問題,於公眾場所遭人投以奇異目光,逾四成家長更曾遭批評管教無方,另有一成半人遭出言侮辱或嘲笑。 受訪家長均認同帶子女參與社區活動的重要性,但卻因為難以處理子女的行為情緒問題而感到困擾,特別是與健康衛生有關的活動如剪髮、看醫生、到公眾廁所如廁等最感困難。七成半受訪家長對自己面對的處境及子女的困難感到擔心,六成人外出時感到緊張,四成半人更因而感到焦慮、尷尬和煩燥。部份面對重大情緒困擾的家長,甚至不願意帶自閉症子女上街參與社區活動。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劉穎女士指出,公眾人士的負面態度和歧視,除了影響自閉症兒童,更會引發家長的負面情緒,造成沉重的精神壓力。劉穎解釋:「誘發自閉症兒童家長負面情緒的四個因素包括:社區﹑兒童﹑家長及家庭。社會人士的負面態度直接導致家長的沉重精神壓力,加上自閉症子女本身的社交發展障礙和情緒問題,更令照顧者面對莫大困難;而家長本身對子女症狀的不理解,以及缺乏家人的支持均會誘發家長的負面情緒。家長越感困難,帶子女外出的意欲便越低;惡性循環下,子女更加缺少外出練習的機會,連帶家庭成員也沒法參與,嚴重的更會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質素。」 另一方面,調查數據顯示,患童接受社區適應及情緒管理訓練的年期越長,除可改善本身的問題外,家長感到的困難和負面情緒亦越少。 張先生的兒子綱仔今年4歲,有自閉症傾向,害怕人多嘈吵,每次上酒樓都會尖叫哭鬧,惹來旁人不滿,甚至有親戚向張先生投訴不能應付就不應帶兒子外出。看醫生更是一大苦差,因為不喜歡醫生的觸碰,綱仔不止哭叫,更會踢醫生,張先生﹑太太和傭人要三人合力按著他,醫生才能勉強進行檢查。張氏夫婦對兒子的行為束手無策,面對尷尬情形,每次都立即抱起兒子跑回家,久而久之,帶兒子上街的意欲亦大減。夫婦二人更因兒子的問題而爭執,張先生的情緒大受困擾,甚至因沉重壓力而出現腳痛不能走動﹑出壓力疹等問題。可幸參與協康會的社區適應訓練只有半年,綱仔已有明顯進步,現在上茶樓能安坐吃東西,甚至可到戲院看戲,而張先生的健康問題亦不藥而癒。 6歲的軒仔被評估有自閉症,2013年入讀秦石特殊幼兒中心,初期軒仔有嚴重的行為情緒問題,上街時經常尖叫﹑亂跑。乘坐小巴時,更會因為不是熟悉的司機而不肯上車,令媽媽既尷尬又苦惱;到街市和超市更是軒仔最討厭的,媽媽每次都要找人照顧兒子才能外出購買物,經常大感為難。因為不懂處理兒子的情緒問題,又經常遭受旁人責備,令軒仔媽媽非常失落和沮喪,越來越不願帶兒子上街。幼兒中心的老師留意到軒仔喜歡紅色和比他小的同學,外出時就讓他拿著紅色物件及拖著同學,幫他穩定情緒,又用程序卡和圖卡幫他學習社交程序。現在,軒仔有顯著的改善,除學會控制情緒,還能夠拖著母親或老師安靜地上街,甚至協助老師安撫鬧情緒的同學,更愛上到超市購物。令媽媽最欣慰的,是經過認知訓練後,軒仔現在能夠憑號碼坐車,即使由不同司機駕駛,也會乖乖上車。媽媽開心地說:「協康會的服務對軒仔幫助很大,老師們因應他的喜好和特性安排訓練,令他大有進步。如今帶他上街,他開心,我也開心。」 協康會自2009年開始推行社區適應訓練活動,去年更研發了《社區樂悠悠》iPad應用程式,又透過推行「社交溝通-情緒調節-協作支援模式」(SCERTS Model),教導自閉症兒童學習處理情緒。協康會助理總幹事歐陽偉康先生指出:「公眾的包容和接納,以及盡早接受適切的訓練,是自閉症兒童融入社區的關鍵。我們呼籲更多社會人士關注特殊需要兒童,為他們創造一個接納和共融的社會。近年來,支持社區適應活動的機構正逐漸增加,義助的機構包括大型超市集團、快餐店、酒店和社區小商店等。」 位於長沙灣的北海道髮廊支持協康會的社區適應活動已有8年,免費為自閉症兒童剪髮。東主陳至廣先生說:「剛開始時,我以為替小朋友剪髮很容易,但原來自閉症小朋友對不熟悉的地方會害怕,不單止吵鬧哭叫,甚至要按著他們的手腳才能安定。了解他們的特性後,我耐心地和他們談天﹑玩耍,又送上小禮物和唱兒歌安撫他們,待他們情緒穩定後,才開始剪髮。現在,我和很多小朋友和家長都成為好朋友,他們平時也會找我剪髮。能夠用自己的專長幫人,我感到很榮幸,希望更多人支持協康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小朋友。」 由於家長和家庭因素也會影響家長帶子女外出的意欲,協康會透過成立家長資源中心,促進家長對子女症狀的認識,鼓勵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和對特殊需要兒童的接納。歐陽先生表示:「家長資源中心是家長們互相分享和支援,舒缓親職壓力的好地方。今年7月,協康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下,將於九龍中開辦全港第一間專為自閉症人士及其家人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的資源中心,為學前兒童至成年階段的自閉症人士及他們的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協康會創立於1963年,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兒童教育及復康機構,致力協助不同潛質的兒童盡展潛能、健康愉快地成長。數百位心理學家、治療師、幼兒導師、護士和社工在全港40多個服務單位工作,每年為約6,000名有學習和發展困難的兒童提供訓練及治療,並支援其家庭和學校;同時積極研發「實證為本」的訓練模式,通過出版、研究和培訓,推動大中華區兒童復康服務的發展。 Credit: 協康會

DETAIL
Apr
01

助自閉症患者投入社區 發揮潛能 富衛x匡智會「活出我今天」計劃

Source:  http://eti.hket.com/pc/article/S15086/index.html?ref=tp_hp 在香港,由於針對自閉症及智障青年的庇護工場及日間活動中心等永久性的社區復康設施嚴重不足,他們在離開學校後,大多需要等待數年才能獲安排到社區復康機構接受服務。若希望獲分配至居所附近區域,輪候時間可能更長。期間這些青年往往需要尋找其他臨時的工作或只能留在家中,未能持續發展及運用他們在學期間所掌握的知識及技能。 富衛與匡智會自2014年推行「活出我今天」計劃,並於不久前推出「自閉症青年支援計劃」,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填補社會空缺,為這些青年提供過渡性支援服務。 個案一:希望提升基本自理能力 現年18歲的丁恩霖患有中度智障,同時有自閉症傾向。她是家中的獨女,與父母及女傭同住。父母十分愛錫她,而她的日常起居飲食,則全由女傭照顧長達 16 年。女傭不但熟悉她的需要,甚至視為己出,與恩霖關係良好。 恩霖在幸福中成長,爸媽雖然明白女傭很愛錫及用心照顧恩霖,但當恩霖步入成年階段,他們也希望恩霖能夠提升基本的自理能力和運動能力,令身心都能健康發展。因此他們參加了由富衛香港及匡智會合作舉辦的「活出我今天」計劃。計劃為恩霖提供了職業治療、藝術治療等一系列服務。經過訓練後,恩霖的肌肉運用能力有改善,更可以自行進食,讓她能更獨立,更容易適應日後生活及融入社群。除了藝術治療,「自閉症青年支援計劃」支援服務還包括職業治療、音樂活動、生活技能訓練、社區適應活動及工作實習。 個案二:冀增強社交和表達能力 除了恩霖,另一對同樣有自閉症傾向的孖生兄弟盧子健(哥哥)和盧子銘(弟弟)也參加了此項計劃。 現年36歲的子健和子銘,與家人同住,彼此關係良好。子健的學習能力相對較高,善於表達自己的要求,工作細心、樂於助人;子銘相對較被動,經常依賴及傾向跟從哥哥的選擇。父母除了希望兩兄弟能透過此計劃學習簡單工作技巧,掌握基本自立能力之外,也希望增強他們與人溝通的能力。 計劃的導師會為學員安排社區適應活動,讓學員由小組討論、外出社區購買物資、至事前準備,一步步完成簡單的活動如燒烤,來訓練他們的溝通及社交技巧。兩兄弟的媽媽說:「最開心是看到弟弟進步了很多,這裏的老師教導得很好,引導他們發揮內在潛質。從前他不太願意參加活動,現在變得主動了,放學回家問他們今日上課學了甚麼,都會很開心跟我分享。」「自閉症青年支援計劃」令兩兄弟改變了很多,讓他們有勇氣主動與陌生人溝通,學員與家人都樂在其中。 新增「自閉症青年支援計劃」 富衛與匡智會推行的「自閉症青年支援計劃」是新項目,由富衛資助該項新計劃的三年經費。計劃支援服務共有六大範疇包括:職業治療、藝術治療、音樂活動、生活技能訓練、社區適應活動及工作實習,學員每星期上課兩天。計劃亦會就個別學員的情況提供個人及小組形式的培訓及治療,旨在協助自閉症人士發揮所長,投入生活和融入社會。 富衛香港及澳門行政總裁兼大中華區行政副總裁黃大偉表示:「富衛希望藉著『自閉症青年支援計劃』喚起社會對自閉症及智障青年的關注及瞭解此等過渡性支援服務的嚴重不足,期望藉著這支援計劃令情況有所改善。」他又補充道:「除了增加更多適當的支援外,自閉症青年亦需要社會給予機會發揮所長。希望更多人關心、認識及接納自閉症人士。」 (內容由富衛x匡智會提供) Credit: 香港經濟日報

DETAIL
Apr
01

香港提供自閉症評估的機構資料

Source: https://www.lovexpress.org/single-post/%E9%A6%99%E6%B8%AF%E6%8F%90%E4%BE%9B%E8%87%AA%E9%96%89%E7%97%87%E8%A9%95%E4%BC%B0%E7%9A%84%E6%A9%9F%E6%A7%8B%E8%B3%87%E6%96%99 所有資料均節錄自網上,各機構及中心之確實服務及收費,請自行向相關服務團體查詢。 |九龍區 創智薈 – 兒童潛能發展中心 – Let’s Talk 服務簡介:專業評估服務包括標準智力測驗(IQ Test)、專注力評估、自閉症評估、兒童綜合發展評估、性格測驗(Personality Test)等 查詢電話:5222 1918 衛生署 – 中九龍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 CAC 服務簡介:服務對象是12歲以下有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的兒童,特別是那些有複雜問題,需要各科專家協助評估的兒童。兒童體能智力服務亦會為發展上有其他問題的兒童提供服務,包括情緒問題,速學障礙及由後天性腦損傷引致的問題。 查詢電話:2246 6633 衛生署 –下葵涌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 CAC 服務簡介:服務對象是12歲以下有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的兒童,特別是那些有複雜問題,需要各科專家協助評估的兒童。兒童體能智力服務亦會為發展上有其他問題的兒童提供服務,包括情緒問題,速學障礙及由後天性腦損傷引致的問題。 查詢電話:2370 1887 衛生署 – 尤德夫人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觀塘) CAC 服務簡介:服務對象是12歲以下有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的兒童,特別是那些有複雜問題,需要各科專家協助評估的兒童。兒童體能智力服務亦會為發展上有其他問題的兒童提供服務,包括情緒問題,速學障礙及由後天性腦損傷引致的問題。 查詢電話:2727 8474 邁步兒童發展中心 服務簡介:運用最權威及標準化的評估工具及行為觀察,詳細評估兒童是否患有自閉症, 並轉介至合適的政府服務。 查詢電話:28992665 扶康會-牽蝶康兒中心 服務簡介:提供自閉症診斷評估和智能評估,對象為懷疑或評估有特殊需要 (如︰自閉症、專注力不足、發展遲緩等)的兒童 查詢電話:2324 1678 耀能兒童發展服務 (樂富) 服務簡介:醫療顧問親臨中心,為懷疑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及中、小學生,提供醫學評估/診斷,並按評估/診斷結果,轉介至合適的服務。 查詢電話:2866 3236 香港浸信會醫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中心 服務簡介:中心所提供的兒童及青少年發展、情緒及行為的評估及治療服務,由兒科醫生主理,服務範圍包括:兒童發展問題,如發展遲緩、大小肌肉協調或語言障礙 / 自閉症或社交及溝通障礙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兒童及青少年情緒或行為問題 […]

DETAIL
Apr
01

6問題簡單評估孩子是否自閉症

Source: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400990/6%E5%95%8F%E9%A1%8C%E7%B0%A1%E5%96%AE%E8%A9%95%E4%BC%B0%E5%AD%A9%E5%AD%90%E6%98%AF%E5%90%A6%E8%87%AA%E9%96%89%E7%97%87 兒童因腦部功能異常、引致發展障礙的「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簡寫ASD)有增加趨勢,患者會有重覆及刻板行為,社交溝通出現障礙。不少家長欠缺對自閉症的認知,邁步自閉症兒童訓練中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指出,現時沒有方法或藥物可根治自閉症,惟愈早確診、並透過不同形式訓練及治療,便可大大改善自閉症的障礙。 朱嘉麗指出,1.5歲至2.5歲的幼兒,其家長可簡單回答以下6條評估問題,之後再為孩子進行3個簡單的測試,便可初步得知孩子是否有問題,需要再進一步尋求專業意見。 【家長問卷】6條自閉症幼兒評估問題 他喜歡和其他孩子玩耍嗎? 他喜歡玩「呠呠吱」 或「伏匿匿」 嗎? 他喜歡玩假想遊戲,如煮飯仔或扮聽電話嗎? 他有沒有用自己的食指指物件表示想要? (如他想吃糖時,會否用食指指著糖,要求你拿給他吃) 他有沒有用自己食指指物件吸引你注意那物件? 他會不會拿物件給你看? 3項【子女測驗】 視線轉移:先吸引孩子注意,再指向房間另一端的物件,說『看!那兒有(玩具名稱)!』留意孩子會否望向該玩具。 假想遊戲:先吸引孩子注意,再給他一個玩具茶杯及茶壺說「倒杯茶茶啦!」 觀察孩子能否模仿倒茶或喝茶的動作。 指物件:對孩子說「燈燈呢?」 孩子會用其食指指出物件的位置嗎? 若家長問卷內的6條問題中、有3項答案為『否』;而3項子女測驗中、孩子有2項做不到,再加上子女學習語言的速度較慢,便需要向醫生求診。朱嘉麗指出,若大於3歲的孩子,仍未能完成以上測試,則應盡快求醫。朱嘉麗表示,輕微程度的ASD患者難在較短的就診時間被發現。即使被確診,仍需等1年至1年半,方可接受政府的治療,此情況或會延誤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令學童的固執習慣成形,需更多時間及心機糾正。 她指,不少年紀較大的夫婦老來得子,將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接受不了他有問題而逃避治療,甚至花費金錢及時間,跟從網上未經證實的『治療』,延誤了3歲前治療的黃金時間,甚至令學童情況更嚴重,影響其正常學習及社交能力,而自閉童長大後,面對壓力的負擔能力亦可能因而較弱。 邁步自閉症兒童訓練中心助理總監羅戴美豐則指出,部分輕微自閉症學童在學習能力無問題,只是社交能力弱,不懂與同學溝通而受排斥及欺凌,曾有家長接受不到而患抑鬱。 聯合國將每年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意識日』,自閉症是人數增長最快及最嚴重的兒童發展障礙。目前全球6,700萬人患有自閉症,其中每68名兒童中有1人,42名男童中有1人,發病率為1.47% ;比08年每150名兒童方有1人、94男童中有1人大增。 Credit: 香港經濟日報

DETAIL
Apr
01

自閉症治療

自閉症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為一種腦部因發育障礙所導致的疾病。其特點為情緒表達困難、社交互動障礙、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有問題。自閉症的成因現今還沒有定論。醫學界普遍認為基因及環境因素都可能構成自閉症。 自閉症的治療可為五花百門。但根據現今實證醫學,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根治自閉症。大部分的治療主要針對自閉症的一些個別症狀,但如行為問題、語言問題、社交互動障礙,以及經常並存的專注力不足及多動症狀。所以在接受各類的治療之前,必需要經專業人士的評估,以及衡量各種治療的限制和好處。 自閉症的治療通常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常見的非藥物治療有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感覺統合治療,言語治療,遊戲治療及藝術治療‎。另外還有中醫的藥物及針灸治療。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某些自閉症的行為或情緒問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批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特別是維思通(Risperidone),用以改善自閉症相關的煩躁,自殘,侵略,發脾氣。另外,興奮劑,鹽酸甲酯(Methylphenidate),一種刺激中樞神經的藥物,通常用於改善自閉症患者的專注力不足及多動症狀。還有其他藥物治療例如抗抑鬱劑,催產素(Oxytocin)都有可能用於自閉症,但其成效有待更多研究証明。 非藥物治療 行為分析法 行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是一種行為治療,可以用於改善自閉症患者的行為問題。其理論是一個行為 (Behaviour) 的出現,通常都有前因和後果。「前因」(Antecedent) 是指 曾經在行為出現之前發生的事,這些事件(包括人物、環境、事情)可能是誘發這 個行為的因素;「後果」(Consequence) 是指行為出現之後有何事發生,例如兒童 會否得到一些獎勵或失去一些權利。 前因和後果,往往是影響一個行為會否發生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充分了解行為的前 因和後果,就能掌握如何改變這個行為的重要線索。這套分析行為的方法,稱 之為「ABC 行為分析法」。 目的: 讓家長以一個有系統的方法去觀察、測量並分析孩子的表現行為, 並透過控制外在環境而改善他們的行為問題。 感覺統合治療 自閉症兒童由於腦功能障礙,引致感覺統合失調,無法將視覺、聽覺、觸覺、前庭平衡覺和本體關節覺等基本感官系統接收的刺激及信息整理分析,因此未能對周圍環境作出合適的反應。當中的「前庭平衡覺」和「本體關節覺」,都是較深層次的感官系統,在自閉症的治療中舉足輕重。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由美國加州一位職業治療師艾爾絲博士 (Dr. A. Jean Ayres)提出,指神經系統處理身體接收到的感覺刺激(例如視覺、聽覺、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覺等)於腦幹部位作統合及分析, 繼而經中樞神經系統,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作出適應性反應,當中包括:專注力、情緒控制、身體協調能力、動作計劃能力、組織能力及自信等。 每個自閉症小朋友具體的失衡都不相同,治療師需要先找出來,再運用感統治療提供及適當控制各種感官刺激,幫助他們提高專注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以及參與活動的興趣。 – 標準化評估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Praxis Test (S.I.P.T.) – 感覺統合及動作計劃測驗測試孩子的前庭功能、身體感覺、觸覺感知、本體覺、粗細動作等的反應,為最全面評估感覺統合能力的測試,研究指出能有效推測學習能力。 – 臨床觀察及評估 臨床觀察及評估包括從活動中觀察孩子的基本動作要素,如肌肉能力、原始反射反應、姿勢控制、身體兩側協調、動作計劃及協調等能力等。 言語治療 […]

DETAIL
Apr
01

讓小遊戲打開自閉症兒童的心扉

Source:https://kknews.cc/baby/npg8meq.html 多年來,自閉症一直是一個「謎」,目前還沒有找到它的病因,可以肯定的就是自閉症是先天性的腦發育障礙疾病,是神經系統的疾病,並且將終身伴隨。但是,只要在早期經過正確地、堅持不懈地干預,大部分自閉症兒童是能夠融入社會、獨立生活的。在教育干預中,遊戲教學對自閉症兒童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1)進行感官感知訓練的小遊戲。 自閉症兒童對陌生環境會存在未知的恐懼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所以感官感知類的遊戲就十分必要。可以先從簡單的身體接觸開始,例如「撓痒痒」,在孩子身上瘙癢,讓孩子笑起來;融合兒歌和肢體動作的遊戲活動「小螞蟻上樹」等等。這一類的小遊戲可以營造愉快的氣氛,讓孩子們真正笑起來,排除他們的焦慮和恐懼,讓他們體會到遊戲的快樂,從而抑制了不良情緒的產生。 (2)進行語言訓練的小遊戲。 大部分自閉症兒童都存在語言交流障礙,即使有開口說話的能力,但也缺乏交流性質,主動語言極少。所以,進行語言訓練的小遊戲就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創造交流的機會。通過講故事或是唱歌謠的方式,向孩子提問,讓孩子參與其中進行對話;還可以通過一些生活中的簡單情節進行遊戲,例如「打電話」,給孩子設計一些日常用語。也許孩子最初只是機械化的誦讀,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可以讓孩子運用到真實生活中,並加深印象。 (3)進行交往能力訓練的小遊戲。 自閉症兒童往往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與人交流,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角色扮演類的遊戲,給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並體驗不同的角色特徵。例如「過家家」遊戲,讓孩子扮演主人,父母扮演客人,準備一些玩具,讓孩子進行買菜、做飯等不同的活動,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通過多次玩這一類的遊戲,可以使孩子在社交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 (4)進行體育訓練的小遊戲。 孩子天性愛動、愛玩耍,父母可以讓孩子多進行體育活動,在增強體質的同時,也是自閉症兒童教育康復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踢球、跳繩,可以讓孩子與正常兒童一起活動,讓歡快、輕鬆的氛圍來感染他們,激發他們參與其中的慾望,並漸漸融入進去。 (5)進行觀察力訓練的小遊戲。 自閉症兒童往往不會去注意他人的變化,不會注意地去觀察人或事物,這也可以通過小遊戲來訓練。例如玩「大風吹」的遊戲,家長說:「大風吹」,孩子問:「吹什麼?」家長回答:「吹穿藍衣服的人。」這時就可以激發孩子的觀察力,看看哪個人穿的是藍衣服,並找出來。通過這些遊戲活動,都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6)進行注意力訓練的小遊戲。 對一些注意力差的孩子,也可以針對這一點來進行訓練。例如「搶食物」遊戲,在桌子上擺放著食物或玩具,父母喊「1、2、3」一起搶,搶到的就會得到食物和玩具。在進行這類遊戲時,需要孩子全神貫注地看著物品,所以長期進行這種遊戲活動,可以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不管是哪一種兒童,遊戲都是他們最主要的活動方式,可以促進孩子能力的提高,訓練其各種水平。針對自閉症兒童,父母應該更細心、更耐心,尋找適合孩子的遊戲形式,幫助孩子擺脫孤獨,打開心扉。 Credit: 2017-07-31 由 安康陳友珍 發表于親子

DETAIL
Apr
01

創新就業支援2.0 – 香港傷健協會-輔助就業中心

Source: https://www.freeguider.com/hk/articles/Phab-supported-employment-service-centre 香港傷健協會所提供的活動和服務是從傷健共融的理念而發展,藉此帶動傷殘人士融入社區,逐步拉近與健全人士的距離,建立起自然、和諧、共融的鄰里社區生活。當中的輔助就業服務中心就是以社會融合互補的工作手法,為可以就業的傷殘人士及失業的健全人士提供技能上訓練、協助尋找與安排工作、並跟進後續的支援服務。一方面協助他們自食其力,亦同時可在就業範疇上推動傷健共融。 搵工的另一個選擇 如有傷殘人士想尋找工作,除了勞工處的展能就業科,現在又有多一個選擇了!「香港傷健協會 – 輔助就業服務中心」位於柴灣,這是一個一站式的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的林先生說:「只要你是傷殘人士,無論是肢體傷殘、精神康復、長期病患者、讀寫障礙及自閉症人士等,只要符合社會褔利處定立的九類傷殘人士及年滿15歲或以上人士,服務中心就可以為他們作工作配對服務,無需轉介。我們的服務範疇包括工作能力評估、就業輔導、職前培訓、就業配對、僱主及職場支援服務、就業後的支援服務及短暫經濟援助 (只適用於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 。」 一份堅持,要做好每個配對 香港傷健協會從 1995 年開展了輔助就業服務,已有二十多年經驗及,亦與本港多間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林先生說:「就業市場情況良好時,中心經常會收到不少新公司來電咨詢,並主動提供相關的職位空缺,而我們亦會主動聯絡各大小企業,希望可以為他們提供協助及工作配對服務。舉例說我們曾收到一間中資公司來電查詢,因他們是第一次來香港開設分公司,亦從沒有僱用傷殘人士的相關經驗,故請我們協助。」 「由於他們是一間珠寶首飾設計公司,要培訓一個員工成功設計一件產品是需要一段長時間,而因現在的年青人沒有這樣的耐性,就算是願意入行,亦會很快另謀高就,而他們覺得傷殘人士有不少優點,如做事非常專心及忠心,非常合適,所以他們希望在香港開設公司時聘用一些傷殘人士,以可以發揮到傷殘人士這方面的優點,互惠共贏。」 林先生續說:「所以我們便從廠房的設計開始為傷殘人士度身訂造,改造廠房的環境成為無障礙,當中包括通道、傷殘人士洗手間及自動門等,而最後這間公司亦一口氣聘用了 10 位傷殘人士。除此之外,中心還提供了一個培訓計劃,為聘用傷殘人士的僱主及其員工設計了一個短期的課程,來教導他們怎樣和傷殘人士適應和相處,共同打做一個傷健共融的工作環境。」 不簡單的職業介紹 成功輔助一位傷殘人士就業只是一個開始,林先生說:「只要任何一位傷殘人士進入中心需要我們輔助就業,我們便會為這位傷勢殘人士先做一個詳細評估,並盡可能會和社工預約面談。經評估後如有需要,中心會為這位傷殘人士安排做一個為期三個月職前培訓。我們亦會盡量安排他們到不同的社企或中心作實習,每個月可以得到每月2,000元津貼。如果是參加「陽光路上」計劃的則會安排到政府部門實習,如此我們會更了解這位傷殘人士的工作能力,並可提供更合適輔導。如果是 15 – 24 歲的年青人,中心更會幫他們申請「青見展翅計劃」的津貼。」 如有需要,中心會為求職者度身訂造合適的培訓計劃,之後便會為他們配對尋找合適的工作,成功後會讓社工跟進求職者 6 個月的工作情況,在這段期間社工會和僱主及求職者跟進及面談,同時中心會要求僱主特別安排一位較資深職員從旁協助求職者更快適應新工作環境,而聘用每位傷殘人士的僱主每月可得到社處會給予4,000元,為期六個月。 創新就業支援2.0 雖然現時已經有更多僱主聘用傷殘人士,但其實受聘比例還是很低,原因是企業不太了解相關的配套,以致多了很多顧慮。 林先生說:「現是我們希望發展更多企業支援服務,更多的一站式就業方案,例如相關政策安排,公司配套、招聘員工、安排招聘會及員工培訓,入職後跟進服務等,期望可吸引到更多企業聘請傷殘人士。」 「除了發展企業支援服務外,我們還會透過特殊學校,中學及大專院校去主動接觸更多的傷殘青少年,協助他們做職涯規劃,希望可以鼓勵他們以工作回饋社會。例如,最近我們透過「甘迺迪特殊學校」的協助,為即將離校的學生做一些職涯規劃的培訓,參觀企業和舉辦模擬面試,藉此希望他們可以早一點了解職場環境和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令他們可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出路。」 在訪問的最後,林先生還特別提到政府有一個政策可協助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申請一位照顧者的津貼,這樣就足夠他們聘用一位外傭去照顧他們日常起居飲食及如廁等。而假如企業地方設備是許可的話,其實嚴重肢體傷殘人士是一樣可以上班工作,希望可以有多些企業可以考慮一下,令更多傷殘人士可以融入社區,以工作回饋社會。 如想了解更多關於香港傷健協會的服務或活動,請瀏覽 http://www.hkphab.org.hk 「輔助就業服務中心」專頁 : http://www.hkphab.org.hk/zh-hk/ses-home-page Credit: Free Guider

DETAIL
TOP